看政策,謀發展
發布日期:2017-01-12 瀏覽次數:84
《非金屬礦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關鍵詞:
產業結構調整 產品升級 技術裝備升級
集群發展 環保綠色發展
一、發展現狀
非金屬礦工業主要包括非金屬礦勘探、采選和非金屬礦加工制品業等。非金屬礦產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支撐材料?!笆濉逼陂g,我國非金屬礦工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取得的主要成績
(1)產業穩定發展
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非金屬礦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457億元、利潤總額414.1億元,十二五期間年遞增14.56%和10.8%。主要非金屬礦產品產量有增有減。
(2)產業集群發展加快
石墨、螢石、高嶺土、菱鎂礦、硅藻土、硅灰石、碳酸鈣等重要非金屬礦產,依托資源產地逐步形成一定規模的采選加工基地,產業向集群園區集中呈現明顯發展趨勢?!笆濉逼陂g,形成了鶴崗、雞西石墨、盱眙凹凸棒、梨樹硅灰石、白山硅藻土、賀州碳酸鈣、信仰珍珠巖、新余硅灰石、平江云母制品等產業集群生產基地。
(3)產業結構優化
非金屬礦山治理整頓不斷堅強,開采秩序逐漸規范;規模以上的非金屬礦業所占比重不斷提升,小企業減少近1萬家;非金屬深加工水平、產品系列化進一步提高,開發了高性能礦物功能填料、環保助劑材料、土壤改良劑、難處置工業廢水凈化材料、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高嶺土催化劑載體等深加工產品。
(4)技術與裝備水平提升
高嶺土、石墨、螢石等采選工藝和裝備不斷完善,生產“三率”水平提高;開發出一批非金屬礦深加工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主要有超導磁選、大型超細粉體分級、改性技術與設備、光電色選機、石墨低溫煅燒純化技術與裝備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研究取得突破。
(5)綠色礦山建設初見成效
非金礦行業試點單位,共計59家,引領示范全行業綠色礦山建設初見成效。礦山在規范管理、節能減排,“三廢”達標排放,生態環境治理方面取得一定進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非金屬礦工業仍然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礦產資源開發與保護統籌不足,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依然存在。二是產業集中度低,生產企業規模小。三是產品結構不合理,系列化程度低,傳統產品產能過剩,礦物功能材料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四是行業技術與裝備的自動化和成套水平較低,深加工以及應用技術薄弱。五是企業稅費負擔重,稅費結構不合理。六是行業管理體系不健全,運行監測亟待完善。七是標準化工作滯后,尚不能促進行業發展。
二、發展環境分析
(一)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研判
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未來幾年經濟增速可能會略有回升,但總體復蘇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主要經濟增長不均衡,西方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分化,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影響加大。經濟發展環境更加復雜、市場 競爭更加激烈。
經濟全球化將深入發展,國際產業分工將加速調整,新興經濟體繼續崛起,非金屬礦產業和市場發展重心將進一步向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市場轉移。合作與競爭并存態勢仍將持續,國際合作將廣泛深入推進,同時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準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將會抬頭,各種形式的貿易摩擦將經常發生。能源和資源安全問題將更加突出,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將崛起,綠色發展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題。
(二)我國經濟和社會形勢
我國經濟形勢將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經濟增速正處在換檔期,“十三五”經濟年均增速預計保持6.5%以上。
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等國家發展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嚴格市場準入、化解產能過剩等產業政策,為我國非金屬礦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兩化”深度融合、移動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和新應用領域的拓展等將對非金屬礦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未來非金屬礦工業的發展將以提質、增效、升級為發展主線,依靠市場拉動、創新驅動、政策推動,走融合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道路。以提升生產效率和效能、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及制品為重點,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三、需求預測
十三五期間,對非金屬礦產品的需求量將保持平穩、部分礦產品有增有減。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對高性能非金屬礦產品的需求將有所增長,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將是非金屬礦新的增長點,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
四、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貫徹國務院34號文件“去產能、調結構、增效益”,推動非金屬礦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堅持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以優化產業結構、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應用為重點,大力發展非金屬礦功能材料,創新提升非金屬礦工業發展水平,促進非金屬礦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發展。大力培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廣泛推廣使用成熟、可靠的先進技術裝備,強化產品開發、優化產品結構,全面推進行業技術進步與技術升級。
堅持協調發展。協調好產能規模與資源、環境的關系,發展速度與結構、效益的關系,促進上下游產業間協同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加快發展環境友好型非金屬礦產業,降低能耗和物耗,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使產業發展與自然相協調。
堅持突出重點。著重抓好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市場潛力大的重點礦種、重點產品和重點應用領域,引導優質要素向骨干企業配置,扶持和培育資源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推進產業快速發展。
堅持綜合利用。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資源保護政策,合理開發利用非金屬礦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力開展共伴生資源及尾礦等低品位資源的綜合高值利用,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三)主要目標
“十三五”期間,建立“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非金屬礦產業體系,重點礦種的加工利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產業基地,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產業初具規模。非金屬礦工業升級換代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實現非金屬礦大國向強國的戰略轉變。
五、發展重點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提高準入門檻。對生產企業從裝備、技術、規模、安全、環保等方面提出準入條件,淘汰規模小、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重、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
提升傳統工業原輔材料品質。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提升傳統工業原輔材料的品質,引導過剩產能供給側減量和結構調整,達到與需求側相適應的新水平,實現轉型升級?! ?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pingfang="" hiragino="" sans=""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letter-spacing:="" line-height:="" text-align:="" white-space:="" widows:="" word-wrap:="" break-word=""> 加大新產品開發。大力發展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配套的高性能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開發功能化和系列化產品,促進產品結構調整。
優化產業布局。在“十二五”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重點礦種區域特色產業布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二)實施產業集群發展
加強資源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對于非金屬礦資源豐富的地區,要盡快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要加大礦產資源整合力度,實行資源的集約化和規?;?。
建設產業集群,提高行業集中度。根據資源特色,建設以非金屬礦開發利用為基礎的產業集群,形成從研究開發、產業化到規模發展的能力,構建較為完善的產業鏈,促進和示范引領行業發展。重點支持現有鶴崗和雞西石墨、吉林白山硅藻土、吉林梨樹硅灰石、江蘇盱眙凹凸棒、遼寧建平膨潤土等產業集群及浙江螢石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培育與扶持建設內蒙古阿拉善盟石墨、廣西賀州碳酸鈣、江西新余硅灰石、湖南湘潭海泡石、河北靈壽云母、湖南平江云母制品等產業集群。
(三)加快技術創新
完善研發體系。圍繞重點礦種、產品、應用領域建立“產學研用”的研發體系,在骨干企業和產業集聚基地建立非金屬礦行業技術研發中心,針對重要關鍵技術和裝備進行攻關。
(四)加快綠色發展
支持非金屬礦工業綠色清潔與節能生產應用,推進非金屬礦采選業綠色改造,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尾礦的綜合利用;在資源富集、管理創新能力強的地區,開展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水平。
(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結合國家“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非金屬礦資源調查與評價工作,重點支持非金屬礦骨干大企業“走出去”,用好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建立穩定多元的礦產資源保障體系,走國際化發展之路。
(六)發展的重點領域
在提升傳統非金屬礦產品性能及應用的基礎上,重點發展農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材料、節能環保、航空航天等領域應用的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政策引導
加強非金屬礦產業政策研究,制訂和完善非金屬礦產業政策,促進非金屬礦產業政策與科技、金融、財稅、資源和環保等政策銜接配合;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和保障措施;編制非金屬礦優先發展目錄、制定非金屬礦功能材料、低品位礦石和尾礦廢石綜合利用的扶持政策。
(二)健全標準體系
不斷完善行業產品標準體系、技術規范、檢測方法和認證機制,細化產品標準;健全和強化生產過程的質量、環保、安全等標準和規范;在吸收和借鑒國際標準的基礎上,加快非金屬礦社團標準的研究制訂,加快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快非金屬礦“大數據”建設。
(三)強化資源保障
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重視戰略性資源保護,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資源開發與利用;合理規劃資源開發規模,整頓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依法打擊濫采亂挖,提高資源回采率,資源配置向優勢企業傾斜;加大短缺資源地質勘查力度,增加資源供給。
(四)加強行業管理
制訂和完善重點礦種行業準入條件,規范行業準入。建立健全行業統計監測體系,把握行業運行動態,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引導和規范產業有序發展。
在產業政策、發展規劃、標準制訂、技術研發、生產管理、信息交流、行業自律等方面,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引領、協調、服務的功能與作用,協助政府加強行業監管,提升行業發展水平。
安晶龍礦石色選機,為您提供最新技術礦石分選解決方案,助您產品升級,增加產品附加值,完成產品優化升級!
《非金屬礦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關鍵詞:
產業結構調整 產品升級 技術裝備升級
集群發展 環保綠色發展
一、發展現狀
非金屬礦工業主要包括非金屬礦勘探、采選和非金屬礦加工制品業等。非金屬礦產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支撐材料?!笆濉逼陂g,我國非金屬礦工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取得的主要成績
(1)產業穩定發展
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非金屬礦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457億元、利潤總額414.1億元,十二五期間年遞增14.56%和10.8%。主要非金屬礦產品產量有增有減。
(2)產業集群發展加快
石墨、螢石、高嶺土、菱鎂礦、硅藻土、硅灰石、碳酸鈣等重要非金屬礦產,依托資源產地逐步形成一定規模的采選加工基地,產業向集群園區集中呈現明顯發展趨勢?!笆濉逼陂g,形成了鶴崗、雞西石墨、盱眙凹凸棒、梨樹硅灰石、白山硅藻土、賀州碳酸鈣、信仰珍珠巖、新余硅灰石、平江云母制品等產業集群生產基地。
(3)產業結構優化
非金屬礦山治理整頓不斷堅強,開采秩序逐漸規范;規模以上的非金屬礦業所占比重不斷提升,小企業減少近1萬家;非金屬深加工水平、產品系列化進一步提高,開發了高性能礦物功能填料、環保助劑材料、土壤改良劑、難處置工業廢水凈化材料、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高嶺土催化劑載體等深加工產品。
(4)技術與裝備水平提升
高嶺土、石墨、螢石等采選工藝和裝備不斷完善,生產“三率”水平提高;開發出一批非金屬礦深加工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主要有超導磁選、大型超細粉體分級、改性技術與設備、光電色選機、石墨低溫煅燒純化技術與裝備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研究取得突破。
(5)綠色礦山建設初見成效
非金礦行業試點單位,共計59家,引領示范全行業綠色礦山建設初見成效。礦山在規范管理、節能減排,“三廢”達標排放,生態環境治理方面取得一定進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非金屬礦工業仍然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礦產資源開發與保護統籌不足,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依然存在。二是產業集中度低,生產企業規模小。三是產品結構不合理,系列化程度低,傳統產品產能過剩,礦物功能材料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四是行業技術與裝備的自動化和成套水平較低,深加工以及應用技術薄弱。五是企業稅費負擔重,稅費結構不合理。六是行業管理體系不健全,運行監測亟待完善。七是標準化工作滯后,尚不能促進行業發展。
二、發展環境分析
(一)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研判
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未來幾年經濟增速可能會略有回升,但總體復蘇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主要經濟增長不均衡,西方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分化,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影響加大。經濟發展環境更加復雜、市場 競爭更加激烈。
經濟全球化將深入發展,國際產業分工將加速調整,新興經濟體繼續崛起,非金屬礦產業和市場發展重心將進一步向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市場轉移。合作與競爭并存態勢仍將持續,國際合作將廣泛深入推進,同時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準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將會抬頭,各種形式的貿易摩擦將經常發生。能源和資源安全問題將更加突出,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將崛起,綠色發展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題。
(二)我國經濟和社會形勢
我國經濟形勢將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經濟增速正處在換檔期,“十三五”經濟年均增速預計保持6.5%以上。
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等國家發展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嚴格市場準入、化解產能過剩等產業政策,為我國非金屬礦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兩化”深度融合、移動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和新應用領域的拓展等將對非金屬礦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未來非金屬礦工業的發展將以提質、增效、升級為發展主線,依靠市場拉動、創新驅動、政策推動,走融合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道路。以提升生產效率和效能、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及制品為重點,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三、需求預測
十三五期間,對非金屬礦產品的需求量將保持平穩、部分礦產品有增有減。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對高性能非金屬礦產品的需求將有所增長,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將是非金屬礦新的增長點,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
四、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貫徹國務院34號文件“去產能、調結構、增效益”,推動非金屬礦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堅持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以優化產業結構、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應用為重點,大力發展非金屬礦功能材料,創新提升非金屬礦工業發展水平,促進非金屬礦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發展。大力培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廣泛推廣使用成熟、可靠的先進技術裝備,強化產品開發、優化產品結構,全面推進行業技術進步與技術升級。
堅持協調發展。協調好產能規模與資源、環境的關系,發展速度與結構、效益的關系,促進上下游產業間協同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加快發展環境友好型非金屬礦產業,降低能耗和物耗,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使產業發展與自然相協調。
堅持突出重點。著重抓好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市場潛力大的重點礦種、重點產品和重點應用領域,引導優質要素向骨干企業配置,扶持和培育資源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推進產業快速發展。
堅持綜合利用。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資源保護政策,合理開發利用非金屬礦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力開展共伴生資源及尾礦等低品位資源的綜合高值利用,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三)主要目標
“十三五”期間,建立“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非金屬礦產業體系,重點礦種的加工利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產業基地,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產業初具規模。非金屬礦工業升級換代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實現非金屬礦大國向強國的戰略轉變。
五、發展重點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提高準入門檻。對生產企業從裝備、技術、規模、安全、環保等方面提出準入條件,淘汰規模小、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重、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
提升傳統工業原輔材料品質。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提升傳統工業原輔材料的品質,引導過剩產能供給側減量和結構調整,達到與需求側相適應的新水平,實現轉型升級?! ?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pingfang="" hiragino="" sans=""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letter-spacing:="" line-height:="" text-align:="" white-space:="" widows:="" word-wrap:="" break-word=""> 加大新產品開發。大力發展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配套的高性能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開發功能化和系列化產品,促進產品結構調整。
優化產業布局。在“十二五”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重點礦種區域特色產業布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二)實施產業集群發展
加強資源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對于非金屬礦資源豐富的地區,要盡快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要加大礦產資源整合力度,實行資源的集約化和規?;?。
建設產業集群,提高行業集中度。根據資源特色,建設以非金屬礦開發利用為基礎的產業集群,形成從研究開發、產業化到規模發展的能力,構建較為完善的產業鏈,促進和示范引領行業發展。重點支持現有鶴崗和雞西石墨、吉林白山硅藻土、吉林梨樹硅灰石、江蘇盱眙凹凸棒、遼寧建平膨潤土等產業集群及浙江螢石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培育與扶持建設內蒙古阿拉善盟石墨、廣西賀州碳酸鈣、江西新余硅灰石、湖南湘潭海泡石、河北靈壽云母、湖南平江云母制品等產業集群。
(三)加快技術創新
完善研發體系。圍繞重點礦種、產品、應用領域建立“產學研用”的研發體系,在骨干企業和產業集聚基地建立非金屬礦行業技術研發中心,針對重要關鍵技術和裝備進行攻關。
(四)加快綠色發展
支持非金屬礦工業綠色清潔與節能生產應用,推進非金屬礦采選業綠色改造,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尾礦的綜合利用;在資源富集、管理創新能力強的地區,開展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水平。
(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結合國家“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非金屬礦資源調查與評價工作,重點支持非金屬礦骨干大企業“走出去”,用好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建立穩定多元的礦產資源保障體系,走國際化發展之路。
(六)發展的重點領域
在提升傳統非金屬礦產品性能及應用的基礎上,重點發展農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材料、節能環保、航空航天等領域應用的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政策引導
加強非金屬礦產業政策研究,制訂和完善非金屬礦產業政策,促進非金屬礦產業政策與科技、金融、財稅、資源和環保等政策銜接配合;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和保障措施;編制非金屬礦優先發展目錄、制定非金屬礦功能材料、低品位礦石和尾礦廢石綜合利用的扶持政策。
(二)健全標準體系
不斷完善行業產品標準體系、技術規范、檢測方法和認證機制,細化產品標準;健全和強化生產過程的質量、環保、安全等標準和規范;在吸收和借鑒國際標準的基礎上,加快非金屬礦社團標準的研究制訂,加快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快非金屬礦“大數據”建設。
(三)強化資源保障
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重視戰略性資源保護,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資源開發與利用;合理規劃資源開發規模,整頓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依法打擊濫采亂挖,提高資源回采率,資源配置向優勢企業傾斜;加大短缺資源地質勘查力度,增加資源供給。
(四)加強行業管理
制訂和完善重點礦種行業準入條件,規范行業準入。建立健全行業統計監測體系,把握行業運行動態,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引導和規范產業有序發展。
在產業政策、發展規劃、標準制訂、技術研發、生產管理、信息交流、行業自律等方面,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引領、協調、服務的功能與作用,協助政府加強行業監管,提升行業發展水平。
安晶龍礦石色選機,為您提供最新技術礦石分選解決方案,助您產品升級,增加產品附加值,完成產品優化升級!
- 上一篇:非金屬礦為何這么火
- 下一篇:來吧!安晶龍邀您一起走進沙漠,共享奢華!